小学语文教案【热】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:
1、能正确流利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、学会生字新词。
3、能课文分段,归纳段意。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,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。
4、通过朗读课文,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,勇敢,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。
教学重点难点:
指导学生认真朗读,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、神情、语言、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主要板书计划:
送情报()
半截蜡烛夫人快乐()(机智、勇敢)
儿子搬走()爱国主义
为儿端走(成功)
作业设计、安排:
课内: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
课外:练习册中P58三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2、学会本课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3、理清文章脉络。
一、揭题:
1、板书课题:半截蜡烛
2、齐读课题,学生质疑:课文为什么用“半截蜡烛”作题目?这“半截蜡烛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?
围绕“半截蜡烛”定了什么内容?……
3、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。
二、初读课文感知内容
1、自由轻易朗读课文。
2、小组朗读检查,读通课文,解疑。
3、课堂交流:解决了哪些问题。
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提示如下(顺便理清脉络)
课文先写……接着写……
然后写……最后……
4、再读课文,检查字词:
音: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
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
义:厄运:厄,困苦,灾难。困苦的遭遇。
厉声:声音严厉
从容:不慌不忙
摇曳:摇荡
镇定: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。
三、指导分段朗读。
四、课堂练习
1、抄写词语
2、朗读、思考课后练习4
教学要求
1、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,激发学生热爱科学,勇于探索的精神。
4、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,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。
5、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。
重难点、关键
1、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。
2、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,刻苦钻研,勇于实践的精神。
课时划分
两课时。
第一课时
一、观看实物,导入新课
1、教师出示电话:同学们这是什么?
2、它有什么作用呢?(指名问答)
3、教师:电话是亚历山大?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。
4、学生出示资料,介绍亚历山大?贝尔。
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
1、教师导读: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?请同学们自读课文《电话的发明》。
2、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。
(1)画出本课的生字词。
(2)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。
(3)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。
3、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。
(1)出示生字卡片,学生读一读。
(2)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。
(3)学生开火车读生字。
(4)用生字组词练习。
(5)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,学生读一读。
4、反馈不理解的词语,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,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。(偶然、哭笑不得、顿时、喜不自禁)
5、读课文。
三、弄清文章的条理
1、指名反馈: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。
2、让学生按起因、发展、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。
3、指名反馈。
起因: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。
发展: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、研究、发明电话的过程。
结果: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。
四、感情朗读课文,熟读课文
第二课时
一、巩固旧知,导入新课
1、出示生字词语卡片,指名读一读。
2、全班读一读。
3、指名分段读课文。
4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。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?
二、提纲导读,合作学习
1、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?
2、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?
3、互相讨论,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?
4、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?
5、学了这篇课文,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?
三、反馈交流,理解课文
(一)了解起因,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。
1、指名反馈: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?
2、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,其他思考: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?
3、指名反馈。(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,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。)
(二)体会实验的艰苦,贝尔的执着。
1、指名反馈: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`几件事?
(1)一次实验失败,贝尔哭笑不得。
(2)拆船板做音箱。
(3)硫酸溅到人腿。
2、从这几件事情中,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?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?
3、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,人物的精神。
教学建议: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,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,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。
例如:“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,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”
(1)引导抓关键词语,说说自己的体会。
(2)鼓励想像,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。
(3)感情朗读。
四、总结全文
1、指名反馈: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?
2、指名反馈:从发明的过程 ……此处隐藏20672个字……”(游人上去都很吃力,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)
④指导看图体会。
4、整体出示第2、7两节(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)。听课文配乐朗读,体会天游峰的'高、险。
5、齐读这两节。
6、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,台阶是这样的多,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——(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)
①齐读。
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?(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,老人的工作量很大,令人敬佩。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,不顾劳累地扫石阶,感到很惊讶!很佩服!)
③可不可以把“一级一级”改为“一级级”?你从中读出了什么?(老人扫得很认真、一丝不荀)
④指导朗读:“一级一级”要慢些,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、一丝不荀,是一点一点扫的。省略号要慢两拍,因为扫地扫得很累,“倒抽一口气”要轻些。
7、过渡:天游峰很高很险,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,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?
四、品读课文,感悟老人形象。
1、出示文中彩图,师解说: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,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,头发、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,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?请同学们默读课文,找出写老人的句段,用“”标画有关语句,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。
2、生自读、自画,师巡回,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。
3、交流:(指名说,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,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感悟老人的形象)
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?指名说,出示第3、8两节(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)
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?
“褪色”“运动鞋”说明老人节约、朴素、辛苦、生活条件不优越。“精瘦”“瘦削”“黝黑”“炯炯有神”说明老人很健康、有精神、很勤劳。“慈善”说明老人很善良。
读了这段文字,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?概括一下。指名说。
4、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?是什么吸引了我?(声音,未见其人先闻其声,听到了扫路声)
读第2节相关文字。
5、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,为什么要分开呢?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?(从作者的角度看,第一处是粗看,因为“及至到了跟前,才看清”。作者是无意中听见“哗哗”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,他对老人只是初识,并不了解。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,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。第二处是仔细打量,因为“借着淡淡的星光,我仔细打量了他。”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,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,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,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。)
读这两外文字(以蓝色出示)
6、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?指名说(敬佩、佩服)。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?
引出4—6节。指名读。交流、体会:“沏茶”说明老人热情好客。“不累,不累,我每天早晨扫上上,傍晚扫下山,扫一程,歇一程,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。他说得轻轻松松,自在悠闲。”说明老人不怕累、能吃苦,喜欢自己的工作,对这份工作很满足,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。“扫一程,歇一程”,如果天游峰不干净,就没有“好山好水看一程”。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,一路扫来,风光无限,尽情欣赏,免费旅游。累在身上,乐在心里。
7、这位老人多大了?(70岁)出示第9—12节。读。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?(悠然)老人会离开这里吗?(不会)把“我能舍得走吗?”改为陈述句(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,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)。为什么不想离开?(喝的是雪花泉的水,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,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,而且还有花鸟作伴。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。)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进行说话练习。
练读,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。
8、过渡: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,所以我在临走时————(出示第11、12节)
抓住“紧紧”“再”体会。(“紧紧抓住”说明作者感情深挚,握手表示友好,“紧紧地抓住”抓得更紧了,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。“再”就是又一次。下山后他还要回来,30年以后还要来,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,可见扫路人在“我”心中位置很重。)
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?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(祝福,对老人的信心)“30年后,我照样请您喝茶!”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。老人能活到100岁吗?为什么?(勤劳,天天这样扫,锻炼了身体;山上空气好,环境好;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;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)
引读这两节,体会老人的乐观、自信、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9、课堂练习。
①老人爱天游峰,爱自己的工作,不舍得离开这里,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,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。这充满自信,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。回到住地,作者打开笔记本,写下了这样一句话:。
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?为什么说“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”?(笑声留在我的心里,“一直伴随”表示时间很长很久,说明扫路人对“我”的影响太深了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)
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:XXXXXXXX“这充满自信、豁达开朗的笑声,一直XXXXXXXXX。”
练写。指名读一读。
10、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—12节。
五、拓展研讨。
天游峰又高又险,台阶又多,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感到很累。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。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、扫台阶,他累不累呢?(出示相关语句)学生读一读、议一议。
交流:身累心不累。累:天游峰高、险、台阶多,天天扫当然累。不累:习惯了;不舍得离开;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;以苦为乐,热爱生活;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;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、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;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(乐观豁达)可看出。
六、总结课文。
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,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,雨里去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;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,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,可见————(出示:平凡的就是伟大的)齐读。我们都是平凡的,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,学习他以乐观自信,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。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—————齐读课题。
七、作业。
1、仿照课文写法(外貌、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侧面烘托),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,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,反映人物的特点。
2、阅读相关的文章:《峨眉铺路人》、《守林人》、《挑山工》。
板书设计:
天游峰的扫路人
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
不舍得累岁
扫路人不怕累能吃苦爱生活
乐观自信豁达开朗
文档为doc格式